sss

德意志人之歌 – 德國國歌的由來【】
商品說明
其他說明
要談到德國國歌的由來,我們先要想像把時空迴轉到十九世紀上半葉,而在那個時候的德國(Deutschland)甚至還不是一個國家。德文Deutschland這個字在當時只是「德語地區」的意思,在這個略大於現在德國版圖的地區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德語國家,有些國家甚至比台灣的一個縣市還小,而當中勢力最大、國力最強的就是奧地利(Österreich)與普魯士(Preußen)這兩個王國了。這些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德語國家在1806年之前統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1815年之後則改稱為「德意志聯盟」(Deutscher Bund),然而由前面的敘述我們知道,無論是神聖羅馬帝國還是德意志聯盟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組織。

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

在法國大革命(Französische Revolution)以及對抗拿破崙的解放戰爭(Befreiungskriege gegen Napoleon)之後,許多「德意志人」(Deutsche),沒錯,因為當時沒有「德國」這個國家,因此Deutsche這個德文字是指講德語、過著德語文化生活的人,所以「德意志人」是較為正確的中文翻譯,而不是「德國人」。許多德意志人開始嚮往德語地區能夠統一,成為像法國這樣強大的單一國家,便開始有了民間社團的成立,大部分是各大學的學生組織,透過不同的集會遊行活動宣揚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然而由於這個統一的理念也深受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影響,同時強調人民參政、推動議會政治及制訂憲法的理想,因此被由貴族所組成的統治階層視為洪水猛獸,動用各種政治手段加以打壓。

德意志人之歌

就在這政治上風聲鶴唳、局勢詭譎的時刻,為了聲援德語地區統一及民主政治的理念,身兼大學教授的詩人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於1841年寫了一首名為「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的詩,並採用了奧地利作曲家海頓(Joseph Haydn)之前所創作的「皇帝讚歌」(Kaiserhymne)的旋律,這就是現在的德國國歌的起源。然而要強調的是,德意志人之歌總共有三段歌詞,而成為現在德國國歌的只有第三段歌詞,第三段歌詞如下: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為了德意志祖國!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為此讓我們一起努力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情如兄弟一般的用心與用力!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是幸福的保證;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Einigkeit也有「凝聚共識」的意思,而Recht也可以解釋為「法治」,或是「受法律保障的權利」。

德國國歌與德意志人之歌的差別

前面特別強調德國國歌是德意志人之歌第三段歌詞,也就是說第一段及第二段歌詞並不屬於現今德國國歌內容。第一段歌詞由於帶有種族優越的意涵,後來深受納粹黨(Nazi)喜愛而成為納粹德國的國歌,因此請不要在公眾場合上隨意演唱或播放德意志人之歌第一段歌詞,以免勾起納粹暴行的痛苦回憶。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Nationalhymne / 圖片來源:Wikipedia)
b
> 德意志人之歌 – 德國國歌的由來 德意志人之歌 – 德國國歌的由來
要談到德國國歌的由來,我們先要想像把時空迴轉到十九世紀上半葉,而在那個時候的德國(Deutschland)甚至還不是一個國家。德文Deutschland這個字在當時只是「德語地區」的意思,在這個略大於現在德國版圖的地區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德語國家,有些國家甚至比台灣的一個縣市還小,而當中勢力最大、國力最強的就是奧地利(Österreich)與普魯士(Preußen)這兩個王國了。這些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德語國家在1806年之前統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1815年之後則改稱為「德意志聯盟」(Deutscher Bund),然而由前面的敘述我們知道,無論是神聖羅馬帝國還是德意志聯盟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組織。

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

在法國大革命(Französische Revolution)以及對抗拿破崙的解放戰爭(Befreiungskriege gegen Napoleon)之後,許多「德意志人」(Deutsche),沒錯,因為當時沒有「德國」這個國家,因此Deutsche這個德文字是指講德語、過著德語文化生活的人,所以「德意志人」是較為正確的中文翻譯,而不是「德國人」。許多德意志人開始嚮往德語地區能夠統一,成為像法國這樣強大的單一國家,便開始有了民間社團的成立,大部分是各大學的學生組織,透過不同的集會遊行活動宣揚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然而由於這個統一的理念也深受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影響,同時強調人民參政、推動議會政治及制訂憲法的理想,因此被由貴族所組成的統治階層視為洪水猛獸,動用各種政治手段加以打壓。

德意志人之歌

就在這政治上風聲鶴唳、局勢詭譎的時刻,為了聲援德語地區統一及民主政治的理念,身兼大學教授的詩人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於1841年寫了一首名為「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的詩,並採用了奧地利作曲家海頓(Joseph Haydn)之前所創作的「皇帝讚歌」(Kaiserhymne)的旋律,這就是現在的德國國歌的起源。然而要強調的是,德意志人之歌總共有三段歌詞,而成為現在德國國歌的只有第三段歌詞,第三段歌詞如下: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為了德意志祖國!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為此讓我們一起努力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情如兄弟一般的用心與用力!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是幸福的保證;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Einigkeit也有「凝聚共識」的意思,而Recht也可以解釋為「法治」,或是「受法律保障的權利」。

德國國歌與德意志人之歌的差別

前面特別強調德國國歌是德意志人之歌第三段歌詞,也就是說第一段及第二段歌詞並不屬於現今德國國歌內容。第一段歌詞由於帶有種族優越的意涵,後來深受納粹黨(Nazi)喜愛而成為納粹德國的國歌,因此請不要在公眾場合上隨意演唱或播放德意志人之歌第一段歌詞,以免勾起納粹暴行的痛苦回憶。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Nationalhymne / 圖片來源:Wikipedia)
要談到德國國歌的由來,我們先要想像把時空迴轉到十九世紀上半葉,而在那個時候的德國(Deutschland)甚至還不是一個國家。德文Deutschland這個字在當時只是「德語地區」的意思,在這個略大於現在德國版圖的地區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德語國家,有些國家甚至比台灣的一個縣市還小,而當中勢力最大、國力最強的就是奧地利(Österreich)與普魯士(Preußen)這兩個王國了。這些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德語國家在1806年之前統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1815年之後則改稱為「德意志聯盟」(Deutscher Bund),然而由前面的敘述我們知道,無論是神聖羅馬帝國還是德意志聯盟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組織。

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

在法國大革命(Französische Revolution)以及對抗拿破崙的解放戰爭(Befreiungskriege gegen Napoleon)之後,許多「德意志人」(Deutsche),沒錯,因為當時沒有「德國」這個國家,因此Deutsche這個德文字是指講德語、過著德語文化生活的人,所以「德意志人」是較為正確的中文翻譯,而不是「德國人」。許多德意志人開始嚮往德語地區能夠統一,成為像法國這樣強大的單一國家,便開始有了民間社團的成立,大部分是各大學的學生組織,透過不同的集會遊行活動宣揚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然而由於這個統一的理念也深受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影響,同時強調人民參政、推動議會政治及制訂憲法的理想,因此被由貴族所組成的統治階層視為洪水猛獸,動用各種政治手段加以打壓。

德意志人之歌

就在這政治上風聲鶴唳、局勢詭譎的時刻,為了聲援德語地區統一及民主政治的理念,身兼大學教授的詩人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於1841年寫了一首名為「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的詩,並採用了奧地利作曲家海頓(Joseph Haydn)之前所創作的「皇帝讚歌」(Kaiserhymne)的旋律,這就是現在的德國國歌的起源。然而要強調的是,德意志人之歌總共有三段歌詞,而成為現在德國國歌的只有第三段歌詞,第三段歌詞如下: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為了德意志祖國!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為此讓我們一起努力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情如兄弟一般的用心與用力!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是幸福的保證;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Einigkeit也有「凝聚共識」的意思,而Recht也可以解釋為「法治」,或是「受法律保障的權利」。

德國國歌與德意志人之歌的差別

前面特別強調德國國歌是德意志人之歌第三段歌詞,也就是說第一段及第二段歌詞並不屬於現今德國國歌內容。第一段歌詞由於帶有種族優越的意涵,後來深受納粹黨(Nazi)喜愛而成為納粹德國的國歌,因此請不要在公眾場合上隨意演唱或播放德意志人之歌第一段歌詞,以免勾起納粹暴行的痛苦回憶。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Nationalhymne / 圖片來源:Wikipedia)

 產 品 名 稱 : 德意志人之歌 – 德國國歌的由來
$ 未定  
商品說明
其他說明
要談到德國國歌的由來,我們先要想像把時空迴轉到十九世紀上半葉,而在那個時候的德國(Deutschland)甚至還不是一個國家。德文Deutschland這個字在當時只是「德語地區」的意思,在這個略大於現在德國版圖的地區上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德語國家,有些國家甚至比台灣的一個縣市還小,而當中勢力最大、國力最強的就是奧地利(Österreich)與普魯士(Preußen)這兩個王國了。這些林林總總、大小不一的德語國家在1806年之前統稱為「神聖羅馬帝國」(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1815年之後則改稱為「德意志聯盟」(Deutscher Bund),然而由前面的敘述我們知道,無論是神聖羅馬帝國還是德意志聯盟都不是一個真正的國家,而是一個鬆散的政治聯盟組織。

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

在法國大革命(Französische Revolution)以及對抗拿破崙的解放戰爭(Befreiungskriege gegen Napoleon)之後,許多「德意志人」(Deutsche),沒錯,因為當時沒有「德國」這個國家,因此Deutsche這個德文字是指講德語、過著德語文化生活的人,所以「德意志人」是較為正確的中文翻譯,而不是「德國人」。許多德意志人開始嚮往德語地區能夠統一,成為像法國這樣強大的單一國家,便開始有了民間社團的成立,大部分是各大學的學生組織,透過不同的集會遊行活動宣揚德語地區統一的理念。然而由於這個統一的理念也深受法國大革命「自由、平等、博愛」精神的影響,同時強調人民參政、推動議會政治及制訂憲法的理想,因此被由貴族所組成的統治階層視為洪水猛獸,動用各種政治手段加以打壓。

德意志人之歌

就在這政治上風聲鶴唳、局勢詭譎的時刻,為了聲援德語地區統一及民主政治的理念,身兼大學教授的詩人法勒斯雷本(August Heinrich Hoffmann von Fallersleben)於1841年寫了一首名為「德意志人之歌」(Das Lied der Deutschen)的詩,並採用了奧地利作曲家海頓(Joseph Haydn)之前所創作的「皇帝讚歌」(Kaiserhymne)的旋律,這就是現在的德國國歌的起源。然而要強調的是,德意志人之歌總共有三段歌詞,而成為現在德國國歌的只有第三段歌詞,第三段歌詞如下: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Für das Deutsche Vaterland!    為了德意志祖國!
Danach lasst uns alle streben    為此讓我們一起努力
Brüderlich mit Herz und Hand!    情如兄弟一般的用心與用力!
Einigkeit und Recht und Freiheit    統一、正義、自由
Sind des Glückes Unterpfand;    是幸福的保證;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Blüh' im Glanze dieses Glückes,    在這幸福的光輝中繁榮,
Blühe, deutsches Vaterland!    繁榮吧,德意志祖國!

Einigkeit也有「凝聚共識」的意思,而Recht也可以解釋為「法治」,或是「受法律保障的權利」。

德國國歌與德意志人之歌的差別

前面特別強調德國國歌是德意志人之歌第三段歌詞,也就是說第一段及第二段歌詞並不屬於現今德國國歌內容。第一段歌詞由於帶有種族優越的意涵,後來深受納粹黨(Nazi)喜愛而成為納粹德國的國歌,因此請不要在公眾場合上隨意演唱或播放德意志人之歌第一段歌詞,以免勾起納粹暴行的痛苦回憶。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Nationalhymne / 圖片來源:Wikipedia)
備註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