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s

德國音樂之都-萊比錫(Leipzig)【】
商品說明
其他說明
對全世界的古典音樂迷而言,提到音樂之都,大多會馬上連想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Wien)。事實上在德國也有一座著名的音樂之都,其豐富且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及內涵完全不亞於維也納,她就是位於德國東部的大城萊比錫(Leipzig)。


著名的音樂家

萊比錫是德國薩克森邦(Sachsen)的第一大城,人口約60萬左右,距離柏林約180公里。如同維也納一樣,萊比錫是許多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工作及生活的地方,而當中最有名的應當是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於1723年舉家來到了萊比錫,擔任萊比錫通瑪士教堂(Thomaskirche)的音樂總監(Thomaskantor),除了指揮及指導該教堂的通瑪士合唱團(Thomanerchor)之外,巴赫也負責位於市中心的其他四座主要教堂的音樂活動。在萊比錫巴赫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清唱劇(Kantaten)、聖誕神劇(Weihnachtsoratorium)、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h-Moll彌撒曲等等,巴赫一直待在萊比錫直到1750年去世,之後被葬在通瑪士教堂裡,也因此通瑪士教堂成為全球巴赫迷朝聖的聖地。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則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被譽為莫札特再世的孟德爾頌1835年受聘成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的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除了大大地提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演奏功力之外,孟德爾頌也致力於音樂人才的培育。在他的努力奔走之下,1843年在萊比錫成立了德國第一所的音樂學院(Conservatorium der Musik),也就是現在的萊比錫音樂暨戲劇大學(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Leipzig)。其他著名的音樂家還有舒曼(Robert Schumann)、華格納(Richard Wagner)、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馬勒(Gustav Mahler)、雷格(Max Reger)等,他們都跟萊比錫有著重要的連結。


著名的音樂團體

不僅是著名的音樂家,萊比錫也有傑出的音樂團體。如上面已經提到的通瑪士合唱團,在台灣也習慣翻譯為湯瑪士少年合唱團,創立於121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不同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Wiener Sängerknaben),通瑪士合唱團裡也有成年男子,負責男高音及男低音聲部,至於女高音及女低音聲部則由男童擔任。通瑪士合唱團主要演唱宗教音樂,像是清唱劇、彌撒曲、神劇等,特別是巴赫的音樂是通瑪士合唱團的核心曲目。

經常擔任通瑪士合唱團演出的伴奏,同時也在萊比錫歌劇院(Oper Leipzig)以及著名的音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Gewandhaus zu Leipzig)演奏的,就是享譽全球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1743年由一群熱愛音樂的萊比錫市民所創立,1781年改名成現在的名字,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非宮廷樂團,現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職業樂團,約有185名樂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音色醇厚,最具有德奧音樂浪漫時期的音響特色,音樂史上許多著名的樂曲都由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進行首演,例如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Tripelkonzert op. 56)、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Große Sinfonie in C-Dur D944)、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Sinfonie Nr. 1 op. 38)、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Sinfonie Nr. 3 op. 56),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Violinkonzert in D-Dur op. 77),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第七號交響曲(Sinfonie Nr. 7 WAB107)等。 另外還有一些出色的團體,像是德國中部廣播電視台交響樂團(MDR Sinfonieorchester)及合唱團(MDR Chor Leipzig)、萊比錫弦樂四重奏(Leipziger Streichquartett)、萊比錫室內管弦樂團(Leipziger Kammerorchester)等都是全球古典樂迷矚目的焦點。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Gewandhaus zu Leipzig / 圖片來源:Wikipedia)
(Bach-Denkmal 圖片來源:Wikipedia)
b
> 德國音樂之都-萊比錫(Leipzig) 德國音樂之都-萊比錫(Leipzig)
對全世界的古典音樂迷而言,提到音樂之都,大多會馬上連想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Wien)。事實上在德國也有一座著名的音樂之都,其豐富且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及內涵完全不亞於維也納,她就是位於德國東部的大城萊比錫(Leipzig)。


著名的音樂家

萊比錫是德國薩克森邦(Sachsen)的第一大城,人口約60萬左右,距離柏林約180公里。如同維也納一樣,萊比錫是許多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工作及生活的地方,而當中最有名的應當是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於1723年舉家來到了萊比錫,擔任萊比錫通瑪士教堂(Thomaskirche)的音樂總監(Thomaskantor),除了指揮及指導該教堂的通瑪士合唱團(Thomanerchor)之外,巴赫也負責位於市中心的其他四座主要教堂的音樂活動。在萊比錫巴赫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清唱劇(Kantaten)、聖誕神劇(Weihnachtsoratorium)、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h-Moll彌撒曲等等,巴赫一直待在萊比錫直到1750年去世,之後被葬在通瑪士教堂裡,也因此通瑪士教堂成為全球巴赫迷朝聖的聖地。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則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被譽為莫札特再世的孟德爾頌1835年受聘成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的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除了大大地提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演奏功力之外,孟德爾頌也致力於音樂人才的培育。在他的努力奔走之下,1843年在萊比錫成立了德國第一所的音樂學院(Conservatorium der Musik),也就是現在的萊比錫音樂暨戲劇大學(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Leipzig)。其他著名的音樂家還有舒曼(Robert Schumann)、華格納(Richard Wagner)、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馬勒(Gustav Mahler)、雷格(Max Reger)等,他們都跟萊比錫有著重要的連結。


著名的音樂團體

不僅是著名的音樂家,萊比錫也有傑出的音樂團體。如上面已經提到的通瑪士合唱團,在台灣也習慣翻譯為湯瑪士少年合唱團,創立於121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不同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Wiener Sängerknaben),通瑪士合唱團裡也有成年男子,負責男高音及男低音聲部,至於女高音及女低音聲部則由男童擔任。通瑪士合唱團主要演唱宗教音樂,像是清唱劇、彌撒曲、神劇等,特別是巴赫的音樂是通瑪士合唱團的核心曲目。

經常擔任通瑪士合唱團演出的伴奏,同時也在萊比錫歌劇院(Oper Leipzig)以及著名的音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Gewandhaus zu Leipzig)演奏的,就是享譽全球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1743年由一群熱愛音樂的萊比錫市民所創立,1781年改名成現在的名字,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非宮廷樂團,現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職業樂團,約有185名樂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音色醇厚,最具有德奧音樂浪漫時期的音響特色,音樂史上許多著名的樂曲都由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進行首演,例如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Tripelkonzert op. 56)、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Große Sinfonie in C-Dur D944)、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Sinfonie Nr. 1 op. 38)、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Sinfonie Nr. 3 op. 56),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Violinkonzert in D-Dur op. 77),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第七號交響曲(Sinfonie Nr. 7 WAB107)等。 另外還有一些出色的團體,像是德國中部廣播電視台交響樂團(MDR Sinfonieorchester)及合唱團(MDR Chor Leipzig)、萊比錫弦樂四重奏(Leipziger Streichquartett)、萊比錫室內管弦樂團(Leipziger Kammerorchester)等都是全球古典樂迷矚目的焦點。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Gewandhaus zu Leipzig / 圖片來源:Wikipedia)
對全世界的古典音樂迷而言,提到音樂之都,大多會馬上連想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Wien)。事實上在德國也有一座著名的音樂之都,其豐富且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及內涵完全不亞於維也納,她就是位於德國東部的大城萊比錫(Leipzig)。


著名的音樂家

萊比錫是德國薩克森邦(Sachsen)的第一大城,人口約60萬左右,距離柏林約180公里。如同維也納一樣,萊比錫是許多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工作及生活的地方,而當中最有名的應當是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於1723年舉家來到了萊比錫,擔任萊比錫通瑪士教堂(Thomaskirche)的音樂總監(Thomaskantor),除了指揮及指導該教堂的通瑪士合唱團(Thomanerchor)之外,巴赫也負責位於市中心的其他四座主要教堂的音樂活動。在萊比錫巴赫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清唱劇(Kantaten)、聖誕神劇(Weihnachtsoratorium)、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h-Moll彌撒曲等等,巴赫一直待在萊比錫直到1750年去世,之後被葬在通瑪士教堂裡,也因此通瑪士教堂成為全球巴赫迷朝聖的聖地。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則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被譽為莫札特再世的孟德爾頌1835年受聘成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的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除了大大地提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演奏功力之外,孟德爾頌也致力於音樂人才的培育。在他的努力奔走之下,1843年在萊比錫成立了德國第一所的音樂學院(Conservatorium der Musik),也就是現在的萊比錫音樂暨戲劇大學(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Leipzig)。其他著名的音樂家還有舒曼(Robert Schumann)、華格納(Richard Wagner)、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馬勒(Gustav Mahler)、雷格(Max Reger)等,他們都跟萊比錫有著重要的連結。


著名的音樂團體

不僅是著名的音樂家,萊比錫也有傑出的音樂團體。如上面已經提到的通瑪士合唱團,在台灣也習慣翻譯為湯瑪士少年合唱團,創立於121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不同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Wiener Sängerknaben),通瑪士合唱團裡也有成年男子,負責男高音及男低音聲部,至於女高音及女低音聲部則由男童擔任。通瑪士合唱團主要演唱宗教音樂,像是清唱劇、彌撒曲、神劇等,特別是巴赫的音樂是通瑪士合唱團的核心曲目。

經常擔任通瑪士合唱團演出的伴奏,同時也在萊比錫歌劇院(Oper Leipzig)以及著名的音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Gewandhaus zu Leipzig)演奏的,就是享譽全球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1743年由一群熱愛音樂的萊比錫市民所創立,1781年改名成現在的名字,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非宮廷樂團,現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職業樂團,約有185名樂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音色醇厚,最具有德奧音樂浪漫時期的音響特色,音樂史上許多著名的樂曲都由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進行首演,例如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Tripelkonzert op. 56)、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Große Sinfonie in C-Dur D944)、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Sinfonie Nr. 1 op. 38)、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Sinfonie Nr. 3 op. 56),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Violinkonzert in D-Dur op. 77),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第七號交響曲(Sinfonie Nr. 7 WAB107)等。 另外還有一些出色的團體,像是德國中部廣播電視台交響樂團(MDR Sinfonieorchester)及合唱團(MDR Chor Leipzig)、萊比錫弦樂四重奏(Leipziger Streichquartett)、萊比錫室內管弦樂團(Leipziger Kammerorchester)等都是全球古典樂迷矚目的焦點。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Gewandhaus zu Leipzig / 圖片來源:Wikipedia)
(Bach-Denkmal 圖片來源:Wikipedia)

 產 品 名 稱 : 德國音樂之都-萊比錫(Leipzig)
$ 未定  
商品說明
其他說明
對全世界的古典音樂迷而言,提到音樂之都,大多會馬上連想到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Wien)。事實上在德國也有一座著名的音樂之都,其豐富且歷史悠久的音樂文化傳統及內涵完全不亞於維也納,她就是位於德國東部的大城萊比錫(Leipzig)。


著名的音樂家

萊比錫是德國薩克森邦(Sachsen)的第一大城,人口約60萬左右,距離柏林約180公里。如同維也納一樣,萊比錫是許多音樂史上著名的音樂家工作及生活的地方,而當中最有名的應當是巴赫(Johann Sebastian Bach)。巴赫於1723年舉家來到了萊比錫,擔任萊比錫通瑪士教堂(Thomaskirche)的音樂總監(Thomaskantor),除了指揮及指導該教堂的通瑪士合唱團(Thomanerchor)之外,巴赫也負責位於市中心的其他四座主要教堂的音樂活動。在萊比錫巴赫創作了許多重要的作品,例如清唱劇(Kantaten)、聖誕神劇(Weihnachtsoratorium)、馬太受難曲(Matthäus-Passion)、h-Moll彌撒曲等等,巴赫一直待在萊比錫直到1750年去世,之後被葬在通瑪士教堂裡,也因此通瑪士教堂成為全球巴赫迷朝聖的聖地。

另一位大名鼎鼎的音樂家則是孟德爾頌(Felix Mendelssohn Bartholdy),被譽為莫札特再世的孟德爾頌1835年受聘成為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Gewandhausorchester)的指揮(Gewandhauskapellmeister),除了大大地提升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演奏功力之外,孟德爾頌也致力於音樂人才的培育。在他的努力奔走之下,1843年在萊比錫成立了德國第一所的音樂學院(Conservatorium der Musik),也就是現在的萊比錫音樂暨戲劇大學(Hochschule für Musik und Theater Leipzig)。其他著名的音樂家還有舒曼(Robert Schumann)、華格納(Richard Wagner)、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馬勒(Gustav Mahler)、雷格(Max Reger)等,他們都跟萊比錫有著重要的連結。


著名的音樂團體

不僅是著名的音樂家,萊比錫也有傑出的音樂團體。如上面已經提到的通瑪士合唱團,在台灣也習慣翻譯為湯瑪士少年合唱團,創立於1212年,至今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了。不同於維也納少年合唱團(Wiener Sängerknaben),通瑪士合唱團裡也有成年男子,負責男高音及男低音聲部,至於女高音及女低音聲部則由男童擔任。通瑪士合唱團主要演唱宗教音樂,像是清唱劇、彌撒曲、神劇等,特別是巴赫的音樂是通瑪士合唱團的核心曲目。

經常擔任通瑪士合唱團演出的伴奏,同時也在萊比錫歌劇院(Oper Leipzig)以及著名的音樂廳萊比錫布商大廈(Gewandhaus zu Leipzig)演奏的,就是享譽全球的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1743年由一群熱愛音樂的萊比錫市民所創立,1781年改名成現在的名字,是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非宮廷樂團,現在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職業樂團,約有185名樂手。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音色醇厚,最具有德奧音樂浪漫時期的音響特色,音樂史上許多著名的樂曲都由布商大廈管弦樂團進行首演,例如貝多芬的三重協奏曲(Tripelkonzert op. 56)、舒伯特的C大調交響曲(Große Sinfonie in C-Dur D944)、舒曼的第一號交響曲(Sinfonie Nr. 1 op. 38)、孟德爾頌的第三號交響曲(Sinfonie Nr. 3 op. 56),布拉姆斯的小提琴協奏曲(Violinkonzert in D-Dur op. 77),布魯克納(Anton Bruckner)的第七號交響曲(Sinfonie Nr. 7 WAB107)等。 另外還有一些出色的團體,像是德國中部廣播電視台交響樂團(MDR Sinfonieorchester)及合唱團(MDR Chor Leipzig)、萊比錫弦樂四重奏(Leipziger Streichquartett)、萊比錫室內管弦樂團(Leipziger Kammerorchester)等都是全球古典樂迷矚目的焦點。


(請遵守智慧財產權,引用本篇文章、文句時,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片:Gewandhaus zu Leipzig / 圖片來源:Wikipedia)
備註說明